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2022年安徽省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综合评估
王胜, 田红, 吴蓉, 丁小俊, 谢五三, 戴娟, 唐为安
干旱气象    2022, 40 (5): 771-779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2)-05-0771
摘要548)   HTML21)    PDF(pc) (8644KB)(1082)    收藏

基于1961—2022年安徽省8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,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识别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,进一步提取过程历时、影响范围、过程强度指标,并应用于已构建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,对2022年高温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分析和区域性过程综合评价。结果表明:2022年夏季安徽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.2 ℃,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;6—9月降水量偏少达4成,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少。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安徽省淮河以南出现严重干旱。2022年夏季出现6次区域性高温过程,其中8月1—23日综合强度达“特强”等级,虽不及1966、1967和2013年高温过程,为历史第四强,但年度累计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。夏秋季出现2次区域性干旱过程,与1961年以来最强的其他9次区域性伏秋连旱过程相比,截至9月30日,7月28日以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已持续65 d,综合强度等级为“特强”,但不及1966、1967、1978和2019年过程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未来气候变化对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
王胜, 宋阿伟, 谢五三, 唐为安, 戴娟, 丁小俊, 吴蓉
干旱气象    2020, 38 (2): 179-187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0)-02-0179
摘要389)      PDF(pc) (2553KB)(1997)    收藏
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一季稻的可能影响,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(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,CMIP5)中5个气候模式(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,GCMs)和3种RCPs情景输出的逐日气候要素资料以及安徽淮河以南50个气象站1961—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、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和各县一季稻生育期、单产资料,预估未来21世纪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生育期气候变化,并基于潜力衰减法估算近期(2018—2039年)、中期(2040—2069年)和远期(2070—2099年)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。结果表明:(1)5个GCMs对安徽淮河以南气温与降水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,且气温模拟效果更佳。(2)不同RCPs情景下未来一季稻各生育期将提前、全生育期缩短。预估的安徽淮河以南一季稻生育期持续增暖,北部增温幅度高于南部,其中RCP8.5情景下变暖幅度更显著;未来全生育期降水量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,但南部增加较为明显,而太阳总辐射均显著减少。(3)不同RCPs情景预估的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,以远期降幅最大。(4)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显著相关,且增暖负效应突出。可见,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对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不利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